您好,欢迎访问法治山西!
法治山西 www.中国法治.net
长治中院多措并举护航知识产权 创优营商环境
中国法治2018-04-25 17:21:28
评论



 
  中国法治网山西讯(王国良 刘斌)在第1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长治中院集中宣判22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严厉惩处侵害知识产权行为,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激励创新、创优营商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5年以来,长治中院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坚持“尊重知识产权,发挥司法效能”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的司法保护基本政策,贯彻落实省高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安排,全面部署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强化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新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简化司法审判流程,探索焦点速审机制,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公正高效审理了一批知识产权案件。2015年以来,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7件,审结46件,审结率97.9%。其中审结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17件,审结商标权侵权案件26件,审结技术服务合同纠纷类案件3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商标权纠纷案件占57.4%,著作权纠纷案件占36.2%,其他类型案件占6.4%。从近三年的审判情况来看,受理案件数量明显上升,新类型案件增加,审理的难度增大。市中院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始终注重把握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在案件审理中通过公正高效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合理平衡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有力地制裁了侵权行为,规制了滥用知识产权权利行为,彰显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
 
  二是探索焦点速审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案件专业化审理工作。在深入贯彻落实省高院《关于在全省法院开展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民事案件分类调研指导和案件专业对口审理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民三庭为长治中院知识产权法庭,进一步统一标准,规范审判流程,提高审判效率,实现了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化审理。与此同时,针对现有知产案件索赔金额小、案件事实相对清晰的特点,积极探索符合知产案件审判规律的焦点式审判机制,对小额知产系列案件进行焦点式质询、集约快速化处理,通过探索焦点式速审机制,有效节约司法资源,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三是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小额纠纷解决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司法保护。针对知识产权小额索赔纠纷,通过对国内外知识产权案件小额纠纷索赔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积极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联系沟通,探索建立一种以行政调解为主、行政裁决为辅、司法裁判兜底的小额索赔纠纷解决机制,由特定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调解,充分考量各类法律问题和政策问题,保证调解的专业性和灵活性。并在调解中逐步寻求社会利益和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探索合理的标准和规定,走出了一条更为便捷高效、成本低廉且具有一定强制力的新型小额纠纷索赔救济途径。
 
  四是拓展司法宣传途径,增强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认真落实审判流程公开、庭审网络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阳光司法”措施,增强知识产权案件司法公开的力度和广度,连续八年开展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通过在街头分发知识产权宣传资料,深入企业开展法律保护咨询活动,深入中小商铺送达手续文书、讲解法律知识,在报刊杂志专栏和电视台特别节目宣传知识产权经典案例等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有力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长治中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服务理念,全面落实省高院知识产权座谈会精神,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探索人才引进,实现知识产权案件专业化审理;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案件“三合一”审理,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加大惩治力度,贯彻指导意见,统一知产案件审判标准;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沟通协调,提升知产案件审判质效。发挥审判职能,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奋力开创我市知产案件审判工作新局面,为创优营商环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王利兵 张献方
 

责任编辑:邢普闳
上一篇:山西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新云出席各市公安局长会议 下一篇:长子县东方红学校成功举办第四十二届春季田径运动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7
国内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