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法治山西!
法治山西 www.中国法治.net
【独家】在四川经历三次地震,三种不同感受
中国法治2017-08-09 19:37:56
评论

   徐代军
 
   8月8日晚,四川九寨沟县发生了7.0级地震。远在200多公里外的成都有震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从大学时经历的“汶川地震”到2013年亲历“芦山地震”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报道,再到今年8月8日晚经历九寨沟县的地震。9年间,经历三次地震,有了三种不同感受。

   第一次:汶川地震。记得那还是2008年5月12日中午,彼时在成都理工大学读大二的我吃过午饭准备在宿舍午休时,床突然摇晃起来。由于平时同学间有时候爱摇床开玩笑,原本以为又是玩笑一个,于是我探起身跟同学说:“别摇啦!下午还要上课呢?睡觉了……”可是,这种平常挂在嘴边的常语似乎失灵了。“没摇啊……”随之,还躺在上铺的我惊醒了:地震了!片刻之间,跳下床,拿上衣服就往宿舍外奔。因为人生第一次经历地震,没经验,感觉很慌张,还有一种莫名的惊恐感。不过,地震并不可怕,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大家依旧井然有序地过着校园生活。2008年,我第一次知道了地震在现实中给人们的感受和带来的影响,同时自己也学会了怎样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第二次:芦山地震。岁月如梭,在大学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地震或许是一种磨砺的开始吧。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地震,恰好那时的我正在《华西都市报》广安记者驻站。在那里,我经历了与2008年在大学时的同样一幕。不过,这次很淡定。凭借新闻人的敏感,我在第一时间与驻地所在的消防部门取得了联系,并且一起向芦山飞奔过去。在前往芦山地震灾区的过程中,我徒步进入灾区,当衣服被汗水浸透的时候都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了,也不觉得累,只一心想着进去参加抗震救灾报道,让外界第一时间了解灾区情况。2013年芦山的4天3夜,已经深刻地印记在我的灵魂中,此生难忘。

   第三次:九寨沟县地震。现如今虽然脱下了“戎装”,但新闻人的那股子热情还在。8月8日晚,家住成都某小区8楼的我正准备洗漱睡觉时,电风扇左右摇晃了起来,楼也在摇,大约持续了7、8秒的时间。凭借已经形成的“免疫意识”,我判断这次肯定又是哪里震了。果然,不一会儿手机上的新闻信息推送说:四川九寨沟县地震。同时,四川第一时间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救灾工作启动……看着新闻的及时报道,悬着的一颗心落下。后来大家都到室外聚集在小区内,我与邻居们聊了一下各自的感受。从大家的反应来看,都很自然、从容。

   想一想自己经历的三次地震,从最初的慌张到如今应对自如,不但反映了自我心态的成熟,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经过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防震减灾自救意识已经逐步深入人心,人们知道该如何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更为重要的是,四川人不屈不挠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去积极应对未知的明天。
 
 
   作者简介:

 徐代军,四川绵阳人,法制网特约评论员,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法制网优秀评论员”称号。先后就职于成都传媒集团、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曾参与“4·20”雅安芦山强烈地震的报道工作,作品《最美艺考生 余震中复习迎考》获《华西都市报》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同时,获得四川日报报业集团“4·20”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称号。





 
编辑:贾秀芬 杨中义
 

责任编辑:邢普闳
上一篇:起底"三假"医院:伪造新闻联播 下一篇:【民生】“毒鲜花”不能处于监管盲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7
国内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